为反馈学院研究生“6i”实践活动三年实践效果,进一步优化实践活动组织形式,9月25日下午,学院在418会议室召开研究生“6i”实践活动效果评估反馈及推进研讨会,学院宿庆副院长、严富华副院长、樊敏生副院长以及各实践活动组织策划指导教师常咏梅教授、周媛副教授、卢国庆副教授、张绒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宿庆副院长主持。
会上,宿庆对研究生“6i”实践活动的评估调研结果做了反馈,用数据呈现了学院研究生对各实践活动在内容安排、组织策划、实施效果、个人收获等维度的评分,反馈了同学们对“6i”实践活动在宣传培训、活动时限、成果产出、评奖标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常咏梅、周媛、严富华、卢国庆、张绒五位老师分别就各自负责的研究生实践活动分享了组织经验和优化反思。会上,与会老师就“i阅读”实践活动成果产出与评价标准不清晰、活动时限过短学生实践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调整实践活动发布时间、增加阅读实践过程监管以及将读书分享(文献分享)汇报展示作为成果评价等意见。针对“i写作”实践活动学生缺乏论文写作意识,获奖论文缺少“出口”等问题,提出设立学院研究生“i写作”论文集,将获奖论文编辑印发,积淀实践成果的同时激励学生参与。同时,与会老师还针对各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参赛指导老师职责、实践活动评奖结果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研究生“6i”实践活动是学院2022年起开展的综合育人活动,依据“目标-成果-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课程成果和实践产出,通过组织i阅读、i研究、i设计、i科创、i青蓝(专硕)/i写作(学硕)、i论坛系列实践活动,夯实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经过三年一轮的实践,参与“6i”系列实践活动的学院研究生在全国专业名录赛事中取得了百余项奖项,也在国(境)内外各类学术会议上发表或汇报多篇学术论文,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图/文:鄢建建
审核:宿庆

